2020年12月10日下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质科学系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暨教学研讨会活动,会议由系支部书记苏玉平主持。
首先,304am永利集团官网地球物质科学系(原岩矿系)退休教授曾广策向该系捐赠了一套包括海南玄武岩在内的国内经典岩石学教学薄片,共计146片。这些薄片是曾老师在疫情期间花费一个多月时间,从他长期科研工作中积累的一千多片各类岩石薄片中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一种薄片都拍摄了显微照片,编写了文字说明,并且核实了分类命名。这些薄片将进一步拓展地球物质科学系教学资源库,为“岩石学”等课程教学、教材编写,提高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岩石薄片鉴定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图1 地球物质科学系支部书记苏玉平(左)和系主任佘振兵(右)接收曾广策教授(中)捐赠的教学薄片
随后,曾广策教授介绍了为地球物质科学系新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和薄片的情况。前不久,已年近八旬的曾老师经过多次野外考察,最后在佘振兵等老师帮助下从喻家山采集了近100公斤的二叠纪硅质岩样品,并亲自到实验室切割标本,指导磨制出优质的硅质岩教学薄片200片、切制教学标本100块,彻底解决了地球物质科学系长期缺乏硅质岩教学材料的问题。
会上,曾广策老师还对地球物质科学系教学资源和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他倡议全系老师们人人都要为地球物质科学系教学标本库建设做贡献,在野外科研中遇到好的教学标本要及时采集回来入库;退休教员可以把手头上的好标本、薄片贡献出来,丰富教学资源库。同时,还要坚持对标本资源进行定期清理和鉴定,注意发掘标本薄片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拓展实验教学内容。此外,他还建议地球物质科学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重新开设《油浸法》课程,这对于一些岩石中小颗粒未知矿物,尤其是天体矿物折射率和光性方位的准确测定有很大帮助。
图2曾广策教授发言
矿物岩石学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湖北名师马昌前教授说,曾老师的事迹让人深受感动,建议地球物质科学系以后聘请退休教授,发挥好专家指导作用,分地区、分岩类采集和整理岩石标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岩石学教学材料库,同时开展深入研究,出版系列专著和图册,建成一套有特色的岩石标本资源平台体系。马老师的构想得到了与会教员的积极响应,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就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建言献策。
图3 马昌前教授发言
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汉文教授提议,地球物质科学系应积极争取学院支持,为退休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建设退休教师工作室,促进教员相互交流,为指导年轻教师教学和研究生学习提供场所,鼓励他们积极为学科和教学发展发挥余热。
图4 周汉文教授发言
接着,地球物质科学系就课程体系现代化、教材现代化和虚拟仿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开展了讨论。佘振兵老师首先介绍了学院对“地学现代化”的构想和该系地球物质科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存在的问题。苏玉平老师指出,目前地球物质科学系研究生课程建设有待加强,学生可选择课程少,部分内容存在重复,应及早规划,在未来几年设置2-3门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马昌前教授说,年轻教员要勇于担当,积极为课程建设做贡献,可以先几个老师开设一门新课程;同时,大数据和AI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也要迎头赶上,考虑招收一些跨专业的研究生以此为课题,开展相关研究。
朱云海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大数据和AI在地质填图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矿石元素分析仪、岩石手标本和岩石薄片照片、岩石光谱进行全方位智能识别,然后进行综合智能成图,建立三维模型。这些前瞻性的工作为地球物质科学系未来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运用于教学和科研指明了方向。
图5 朱云海教授介绍“智能地质填图”方案
通过此次会议,地球物质科学系教员深刻学习了退休教员曾广策教授情系教学,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曾广策教授在退休16年的时间里,始终关心学校、地学院和地球物质科学系发展,长期坚持义务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地球物质科学系将以老一辈岩石矿物学家无私奉献,践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的精神为指引,发扬优良师德师风,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地学现代化和地球物质科学教学科研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地球物质科学系邵辉、佘振兵、苏玉平供稿)